查看原文
其他

牛瑞雪:不完美的信息技术并不妨碍在课堂上使用

牛瑞雪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关注我们!


2018年2月至5月,因工作需要,笔者赴美国肯塔基州莫瑞州立大学访问学习。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在美国课堂上的应用情况,是笔者此行关注的一个重点。其间,笔者旁听了一门教育信息技术本科课程,多次到中小学实地参观,还有幸参与了一门研究生网络课程的学习。或许这些实地的观察会受地域和课程类型的限制,不能反映信息技术在全美课堂上的应用全貌,但是诸多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应用的现象,足以引起人们深入的讨论和反思。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的现象


在美国的课堂上,从小学到大学,信息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如果说与我国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什么不同的话,给笔者最大的触动在于,在美国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拥有平等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权利。此外,令人意外的是,有些信息技术或信息技术平台看上去并不完美,但仍在美国的课堂上实际使用着。


01

信息技术广泛常态化应用



图1 充电车


美国课堂上,信息技术的硬件支持非常到位,中小学每间教室都提供足够多的计算机设备给每个学生使用。需要使用计算机时,学生就会自觉地从充电车(如图1)上取下计算机或者平板电脑,使用完毕再放回去充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在上信息技术课,也就是说学生从一上学开始,在学习语言和数学等学科的同时,就要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


图2 计算小游戏


笔者所参观的小学,下午时段通常是开展分层学习的时间,识字小程序、计算小游戏等(如图2、图3)常用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自主操作软件学习,教师对学生没有特别的程度要求,教师穿梭于教室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中午时段,教师和学生会在教室连接互联网跟随网络课程学跳流行舞蹈,类似我们的“课间操”。


图3 几何小游戏


笔者在Calloway County High School参观了高中学生的STEM课程。在该校,STEM课程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有很多课程资源放在网上,供学生按自己的项目进展开展自学。在大学,也有部分课程会同时开设网络课程,用以满足不能来教室上课的学生的需要。学生既可以选择到教室上课,又可以选择学习网络课程,二者所取得的学分是等效的。我们国家大部分高校的网络课程都拥有较多受众,但美国学校中选择网络课程的学生人数却较少。尽管如此,教授们仍兢兢业业地通过网络授课。


大中小学都可以依托Google等网络平台建立课堂管理主页,比如Google的Classroom系统。教师通过该系统发布教学计划,提供学习资料,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该平台上传自己的作业,与同学共享作业,与教师线上讨论。在中小学,每个教师都有自主选择使用哪些课堂管理平台的权利,没有硬性的规定。如果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管理课堂不感兴趣,也可以不使用网络平台。


02

学生是应用信息技术的主人


笔者选择的信息技术课是面向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每次课程教师均会向学生推介一款实用的信息技术软件,布置学生实际操作这些软件,并利用网络平台上传作业。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让“师范生”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还在于让他们思考如何使学生会应用这些软件。很多讨论的内容均围绕“你如何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软件”“学生使用这些软件对于学习有哪些帮助”而展开。


最具启发意义的是期末的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获取多门学科纸质教科书布置的作业内容,并将其改造为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的作业。笔者看到,语文学科的日常作业——撰写读后感,被学生改造成为利用某软件发布推介图书的演说词。这意味着小学生不仅要用文字分享读书心得,还要回答关注者的提问。科学课的一张识记昆虫身体结构的图片,被学生改造成为给这种昆虫拍一个两分钟的短视频,以便于同学了解它的习性。这意味着,学生要捕捉一只真的昆虫,并把它的身体结构、生存环境、习性以及人与昆虫和谐相处的生态关系展示给观众。


03

不完美的信息技术并不妨碍使用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应用信息技术学习都抱有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有些信息技术工具显得比较“粗鄙”,但并不妨碍它们在课堂上使用。比如,虽然有些练习的小程序看起来不那么精美,但是学生很乐意用它们巩固计算能力和拼读能力,因为它们比纸笔的练习更具吸引力。问到教师如何看待这些教学辅助程序,教师说只要学生喜欢,乐于使用,他们就会支持。


STEM课程中的有些资源就是扫描纸质图书后的PDF版科学书籍,阅读体验完全比不上精美的电子图书,但没有人在意这些。大学的网络课程使用的平台界面也非常简单,授课时画面也不够精美,有的课程甚至只有音频和PPT展示功能。


笔者在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明显感到课程的学习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一节课下来,甚至有些疲惫。但是因为信息技术满足了部分学习主体的需求,包括趣味性、可直接获取的资源、异地同步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条件,师生也都乐于借助技术提供的便利来学习。


04

多方资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应用


图4 学生设计的作品


中小学很多信息技术设备通常是多方面提供的。Calloway County High School 中学的STEM课程设备是由企业资助的,并且每学期会为该课程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所需要的设备、课程资源或者耗材。有意思的是,这些企业真的会向高中生“下单”,让他们设计制作某些实用物品,之后付费。学生面对这些真实的需求,往往精益求精,不断修改他们所设计的作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图4)。Murray Elementary School的计算机是 Murray State University 资助的。此外,有的设备还是校友会或者家长资助的。


相比之下,我国的硬件设备通常是由政府拨款购买的:政府有这笔预算,那么不管学校需不需要,都要购买;政府没有这笔预算,那么不管学校需不需要,都无法购买。如果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来源用以帮助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或许我们也可以满足师生多样化的设备需求。


二、对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的思考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大量的文献来研究和了解理性的学者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态度,但真实的课堂情境更能反映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总体而言,美国师生对于信息技术采取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01

学习技术,用技术学习


人与技术是怎样的关系?当我们大肆鼓吹技术无所不能的时候,就有将人作为技术的附庸的危险。而事实是,人是技术的主人。课堂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技术的主人。这意味着,他们有权利选择他们需要的技术,同时也有权利放弃使用他们不需要的技术。不过要想驾驭技术,就应该先去学习技术。


笔者看到在师范教育中,美国教师充分鼓励“师范生”学习和应用新的技术工具,尝试将通用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在课堂上。同时不忘提示他们,应时刻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习使用这些技术,利用技术变革以往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表达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授课教室中,我看到“师范生”列举了关于“信息技术应该在课堂中应用”的不下50条理由,包括:很多学生在家庭中已经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技术可以支持学生更多的学习方式,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并活跃课堂气氛,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具有责任感、学会合作,辅助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别化需求,技术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技术可以让学生自主扩展知识,信息技术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必备能力,等等。


学习使用技术十分重要,比之更为重要的是用技术去学习。因为要用丰富的技术去展现所学的内容,从而促进更积极地学习,这是用技术去学习的美妙之处。


当日常的朗诵变为要用视频来展现朗诵的成果,并且学生为了在镜头前有更佳的表现,把朗诵变为了背诵时,学生在关注文本之外,还注重了与“观众”互动,在声音之外,还注重了肢体语言、神情仪态的表现力。原本单一能力的提升变成了整体素养的提升。为了向更多的人推介一本好书,单有文本的读后感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费尽心思地主动去了解作者的生平,展示作者出生的地方,他的生活照片,并且主动创造自己与这部作品的关联性。


这些都是技术带动整体学习的生动例证。虽然我们不忘强调单一读写算技能的基础性功能,但在这个多媒体时代,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表达方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素养。



02

优化技术,用技术优化


技术的发展过程,是其自身不断优化的过程。所有今天使用的技术,在未来反观,都会发现它们并不完美。技术的不完美是常态,我们不可能等待技术完美了再去使用。事实是,技术的进步要通过实践反馈才能实现。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看到技术的长处,充分去利用这些长处。


当我看到美国网络授课使用的平台和技术并没有我国的先进,无法实现现场直播,只能满足基本的图片和音频传送,但是师生仍保持了相当高的学习热情时,我不禁发问:“这样的学习体验和现场听课有很大差别,为什么学生还会选择线上学习的方式?”得到的回答是:“是的,现场教学的感觉当然更好,但它(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可以在远距离参与教学活动。”


对于学习而言,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师生实时的教学交流相比,技术可能永远不是关键性的因素。但是技术确实可以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问题。例如,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距离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用来支持学习的完美技术,它还需要不断优化。


而当技术可以优化某些现实教学的需要时,人们应该鼓励并充分利用它,而不是因为它的不完美而摒弃它。每位技术的使用者都有优化技术的责任。用技术去优化教学活动,同时根据教学的需求去优化技术,这是一个有机的循环。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



— THE END —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5期,原标题《管窥信息技术在美国课堂上的应用》

责任编辑:牟艳娜

微信编辑:李中华



往期荐读

何克抗教授:技术何以变革教学?

杨现民:真实的教学数据不会“说假话”

杨宗凯:基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发展重点在于这三方面

李万龙:地理课这样上,学生不喜欢才怪呢!

吴秉健:看,人工智能这样帮助孩子写英语故事!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欢迎来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